首页 > 新闻资讯 > 用药指南  >> 善治肠胃积滞的荞麦
善治肠胃积滞的荞麦
作者:    信息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发布时间:2021-08-09     点击数:0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介绍了一个关于荞麦治疗肠胃积滞和慢性泻痢的故事。

 

《本草纲目·谷部》第二十二卷荞麦

【发明】[时珍曰]……按杨起简便方云:肚腹微微作痛,出即泻,泻亦不多,日夜数行者。用荞麦面一味作饭,连食三四次即愈。予壮年患此两月,瘦怯尤甚。用消食化气药俱不效,一僧授此而愈,转用皆效,此可证其炼积滞之功矣。

有一个叫杨起的医生,在壮年时期患了肠胃病,肚腹经常微微作痛,并且一大便就泻,泻也不多,白天夜里反复泻好几次。于是,杨起为自己治疗,用了很多消食行气的药都没有效果,这种情况持续了两个多月,身体日渐消瘦。一次杨起偶遇一个和尚,和尚见他面色不好并且身体很消瘦,问清楚情况后便向他传授了一个方子,就是用荞麦面当作饭食。杨起于是照做,连续吃了三四餐,果真见效,又吃了几天后,就真的把几个月的肠胃病治好了。后来杨起在给其他患者诊治此类肠胃病时也用这个方,竟然个个都很灵验。于是,杨起在晚年编写讲述自己用药经验的方书—《简便方》时就把荞麦面能治肠胃病的功效收录了进来。

种植历史悠久

荞麦,又称荍麦、乌麦、甜荞、花荞,为廖科荞麦属植物荞麦的种子。霜降前后种子成熟时收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晒干。《本草纲目》记载,荞麦之茎弱而翘然,易长易收,磨面如麦,故曰荞曰荍,而与麦同名也。俗亦呼为甜荞,以别苦荞。

荞麦的原产地在亚洲东北部、贝加尔湖附近到中国的东北地区。唐朝时期由北向南传入中国内地。宋朝时期在华南地区普遍种植。我国具有悠久的荞麦栽种历史,是世界荞麦生产大国,其产量居世界第二,出口量世界第一。甜荞在我国分布极其广泛,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陕西、山西、甘肃、宁夏、云南等省、市、自治区。当今我国有三大甜荞主产区:一是以库伦旗、奈曼旗、敖汉旗和翁牛特旗为主的内蒙古东部白花甜荞产区(荞麦花被多为白色);二是以固阳县、武川县和四子王旗为主的内蒙古后山白花甜荞地区;三是以陕西省的定边县、靖边县、吴起县、志丹县和安塞县,宁夏自治区的盐池县和彭阳县以及甘肃省的环县和华池县等地组成的陕甘宁红花甜荞产区(荞麦花被多为红色)。

甜荞具有生育期短、适应性强、耐旱耐瘠、食疗同源、营养丰富等特点,不仅能用作人粮、畜草、禽料、蜜源,还能强身健体,防病治病。荞麦作为药食兼用之品,早在《本草纲目》就记载“实肠胃、益气力、续精神,能炼五脏滓秽······降气宽肠、磨积滞,消热肿风痛,除百浊白带,脾积泄泻”。

另还有一种荞麦—苦荞麦,是荞麦属的另一栽培品种,也收入《本草纲目》中。苦荞的主产区分布在西南、西北和南方地区,时珍曰:“苦荞出南方,春社前后种之。茎青多枝,叶似荞麦而尖,开花带绿色,结实亦似荞麦,稍尖而棱角不峭。其味苦恶,农家磨捣为粉,蒸使气馏,滴去黄汁,乃可作为糕饵食之,色如猪肝。谷之下者,聊济荒尔。”并且相对甜荞麦而言,其籽粒较小,外表粗糙,中央有深的凹线。其临床功效与荞麦类似。近年来随着对苦荞营养、药用成分研究的逐渐深入,发现其比甜荞的营养价值更高,特别是生物黄酮类的含量是荞麦的13.5倍。苦荞通便排毒的功效更好,民间又称其为“净肠草”。苦荞还可以炒制后做成茶饮,每日饮用对“三高”(高血脂、高血压和高血糖)患者有辅助治疗作用。苦荞麦的块根也可入药,秋季采挖,洗净,晒干。性味甘、苦,温。功能理气止痛,健脾利湿,常用于胃痛,消化不良,腰腿疼痛,跌打损伤等。

药食两用之品

荞麦营养十分丰富,其蛋白质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成分,荞麦的谷蛋白含量很低,主要的蛋白质是球蛋白。荞麦所含氨基酸中赖氨酸含量高,而蛋氨酸含量低,氨基酸模式可以与主要的谷物(如小麦、玉米、大米的赖氨酸含量较低)互补。荞麦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是淀粉。因为颗粒较细小,所以和其他谷类相比,具有容易煮熟、容易消化、容易加工的特点。

荞麦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其含量是一般精制大米的10倍。膳食纤维被称为人类的第七类营养素,可以促进胃肠蠕动,通便,对于预防便秘有很好的作用,还可以降血糖、血脂,对人类的健康意义重大。

荞麦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及B族维生素,维生素是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对于人的生长发育及代谢具有重要作用。其中的烟酸是一种人体必需的水溶性维生素,参与人体的脂质代谢,具有解毒功效,还可以扩张血管、降低胆固醇。芦丁又称为维生素P,也是维生素家族的一员,可以保护视力,软化血管,降低人体血脂,可以有效预防脑出血,还具有抗炎作用。

荞麦含有多种微量元素,还含有铬、磷、钙、铁、赖氨酸、氨基酸、脂肪酸、亚油酸、烟碱酸、烟酸、芦丁等。荞麦含有的镁、铁、锰、锌等微量元素也比一般谷物丰富。荞麦含有丰富的镁,能促进人体纤维蛋白溶解,使血管扩张,抑制凝血块的形成,具有抗栓塞的作用,也有利于降低血清胆固醇。锰也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荞麦中的某些黄酮成分还具有抗菌、消炎、止咳、平喘、祛痰的作用,另外这些成分还具有降血糖的功效。

荞麦不仅营养全面,而且富含生物类黄酮、多肤、糖醇和D—手性肌醇等高活性药用成分,具有降糖、降脂、降胆固醇、抗氧化、抗衰老和清除自由基的功能。

在我国,由荞麦加工制成的食药用产品种类繁多,主要包括米面类、茶饮类、调味类、酒类、保健品、医药及医药原料类等。

临床应用

中医认为,荞麦味甘、微酸,性寒,归脾、胃、大肠经,有健脾消积、下气宽肠、解毒敛疮的功效。临床常用于治疗肠胃积滞,泄泻,痢疾,绞肠痧,白浊,带下,自汗,盗汗,疱疹,丹毒,痈疽,发背,瘰疬,烫火伤等,有较好疗效。

关于荞麦的功效应用,历代本草医籍及医家多有记载和论述。唐代孟诜曰:“(荞麦能)实肠胃,益气力,续精神,能炼五脏滓秽。”《本草纲目》载:“荞麦,最降气宽肠,故能炼肠胃滓滞,而治浊带泄痢腹痛上气之疾,气盛有湿热者宜之。”《本草求真》载:“荞麦,味甘性寒,能降气宽肠,消积去秽,凡白带、白浊、泄痢、痘疮溃烂、汤火灼伤、气盛湿热等症,是其所宜。且炒焦热水冲服,以治绞肠痧腹痛;醋调涂之,以治小儿丹毒赤肿亦妙;盖以味甘入肠,性寒泻热,气动而降,能使五脏滓滞,皆炼而去也。若使脾胃虚弱,不堪服食,食则令人头晕。”《本草备要》载其可“解酒积”。《随息居饮食谱》载:“(荞麦)罗面煮食,开胃宽肠,益气力,御风寒,炼滓秽,磨积滞。”可见历代中医应用荞麦主要是用治肠胃积滞。说明荞麦的确是一味有很好的健脾消积作用、善治胃肠积滞的要药。

此外,荞麦有很好的解毒敛疮作用,民间亦有用荞麦治疗疱疹,丹毒,痈疽,发背,瘰疬,烫火伤等皮外科疾病。

民间验方

绞肠痧痛:荞麦面一撮。炒黄,水煮服。

小儿丹毒红肿:荞麦面醋和敷之。

脚鸡眼:以荸荠汁同荞麦面调敷脚鸡眼。连用三天,鸡眼疔即拔出。

咳嗽上气:荞麦粉120克,茶末6克,蜂蜜60克,水1碗,充分搅拌均匀,分次饮服。

瘰疬绕颈(蛇盘瘰疬):荞麦(炒,去壳)、海藻、白僵蚕(炒,去丝)等分。为末,白梅浸汤,取梅肉减半,与上药粉和为丸如绿豆大。每服六、七十丸,饭后睡前用米汤送服,每日五次。其毒当从大便泄去。

水火烫伤:荞麦面炒黄色,以洁净水调敷患处。

男子白浊,女子赤白带下:荞麦炒焦为末,鸡蛋清混合拌匀,做成丸剂如梧子大。每服50丸,淡盐汤送下,每日三次。

噤口痢:荞麦面,每次6克,用沙糖水调服,每日3次。

需要注意的是,《本草备要》指出:“脾胃虚寒人勿服”,荞麦性寒,脾胃虚寒者禁用。另据《本草图经》载:“荞麦不宜多食,亦能动风气,令人昏眩。”《医林纂要》载:“荞麦,春后食之动寒气,发痼疾”。(黄嘉欣 梅全喜)

 

 

(责任编辑:高继明)


热点新闻
©  北京雷诺康医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华侨城2号院5号楼2单元2402室
联系电话:010-87337363 传真:010-87337363-802 leinuokang@aliy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