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晋西北的山西省五寨县坐落在芦芽山下,在气候条件与饮食习惯的影响下,这里患气管炎、胃炎、腰肌劳损、骨关节退行性病变等疾病的患者极多。由于地理位置偏僻、基础设施落后、医疗资源匮乏等原因,老百姓看病一度成了难题,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当地健康扶贫工作的重点与难点。
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指导下,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对五寨县医疗需求,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开出一剂帮扶良方,为破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问题贡献了中医智慧。
找准问题:开出“扶智”良方
制定行之有效的健康扶贫方案,就必须要深入基层、找准问题、有的放矢。2018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党支部书记、秘书长王国辰一行四人赴五寨县前所乡开展扶贫调研工作,实地考察了前所乡中心卫生院、葛家村和右所村的村卫生室,并与前所乡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乡中心卫生院长及村医代表座谈,深入了解医疗卫生现状及存在的困难。
“当时我们发现,前所乡一共只有22名医生,且普遍存在中医药知识匮乏、中医药技术水平较低,常备中成药种类数量少等问题。例如,乡中心卫生院已经建成中医馆,设立了中药房,但是由于缺少懂得中医药诊疗知识和操作技术的医务人员,中医馆并未投入使用,所以当地百姓看中医还是得去县里,这无疑增加了就医的成本。”王国辰表示,提升当地基层医生中医药服务水平迫在眉睫。
说干就干,中华中医药学会发挥自身专家平台优势,积极联络具有“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经验的有关专家,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教司党支部共同主办了首期“定点扶贫五寨县中医适宜技术培训班”。
此后两年的时间里,“定点扶贫五寨县中医适宜技术培训班”在北京成功举办五期,共培训了164名基层医生,邀请了包括中央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客座教授汲德存、山西省河东中医少儿推拿学校孙德仁、京城四大名医施今墨之子施小墨学术传承人李智等数十位专家参与培训工作。“希望学员们学到真功夫,掌握真本领,回到基层去,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为老百姓的健康保驾护航。”中华中医药学会副秘书长孙永章表示。
每次培训为期一周,专家现场示范带教,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着眼于学员解决实际临床问题的能力,重点教授艾灸、刮痧、刺络放血等简便验廉的中医药适宜技术,致力做到每位学员学有所成、用有所得。来自前所乡的村医郝医生表示:“通过各位老师的培训和指导,我学会了很多实用的中医药方法。在临床实践中,用了这些理疗手法,达到了用药少、病程短、康复快的效果。”
持续发力:巩固帮扶成果
人才的培养是一场持久战,为期七天的线下培训仅仅为这场“造血”工程拉开了帷幕,想要推动健康扶贫工作再上新台阶,还需要专家们的持续发力。为此,在每期培训期间,中华中医药学会都为学员组建“中医适宜技术培训班”微信群。
胡会乡中心卫生院医生秦建明给患者进行治疗后仍有疑惑,便在微信群中请教各位专家下一步治疗方案:“有个病人腰背部酸困乏力,头晕,胸闷,没精神,我让他口服藿香正气水,背部走罐、留罐,点按穴位,拍打心经。目前患者头晕不明显了,也有精神了,但还是没力气,请问还需如何治疗?”扶贫专家们第一时间给出了参考方案。很快,学员们在临床实践中遇到难题后,开始主动在群里询问专家们的意见,彼此之间也及时分享交流经验,培训的成果在线上的互动中得到了进一步巩固。
“之前一名腰疼的患者来看病时,连躺下都很困难,用艾灸治疗了7天之后,患者能躺着睡了,半个月后便能走路干活了,这都得益于我越来越拿手的中医技术。”右所村的村医郝丽花说。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王国辰表示,中华中医药学会将持续对山西五寨开展健康帮扶,为提升当地中医药服务能力、推进乡村振兴不懈努力。(闫 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