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在南京联合举办为期两天的2012年(第29届)全国医药工业信息年会。此次信息年会以“创新·责任·智胜”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全国百余家企业的500多名代表。2012年前两个季度的行业运行数据和2011年度医药工业百强榜单的发布,不仅直观展示出我国医药工业发展现状,更令业界更清晰地看到行业的未来。
药业发展风景独好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GDP增速为7.8%,二季度增7.6%。二季度GDP创十三个季度新低。3年多来首次跌破8%,连续六个季度放缓。
“在经济全球低迷、国内放缓背景下,医药工业继续保持了平稳增长。”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司副司长吴海东表示。2012年前两季度,医药工业主营收入为8094亿元,同比增长19.1%;利润总额为810.7亿元,同比增长17.7%,销售利润率为10%。宏观数据显示,在生产方面,医药工业增加值超过整个工业增速平均水平:一季度医药工业增加值增长16.6%,超过全部工业5个百分点,二季度医药工业增加值增长14.3%,超全部工业4个百分点;从效益来看,全部工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2.2%,医药工业同比增长超过全部工业利润增长值近20个百分点;今年一季度医药工业的销售利润率为9.6%,二季度为10%,分别超过全国工业平均水平4.3个百分点和4.6个百分点——毫无疑问,在2012年前两个季度,医药工业发展可谓是这边风景独好。
“在七大子行业中,中药饮片、卫生材料、医疗器械表现突出,不仅销售增速均远超过行业平均水平,且利润总额分别同比增长28.8%、27.8%、23.1%,位居子行业前三,表现出强劲的发展潜力。”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指出。
百强企业的发展可以说是医药工业的风向标。在此次信息年会上,2011年度中国医药工业百强榜发布。该榜单是以反映国家医药工业经济运行状况的唯一官方资料——《中国医药统计年报》为依托,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基础上,由医药工业主营业务收入排序在前100位的企业构成。在今年榜单上,广药集团以295.3亿元主营业务收入跃居榜首,修正药业和扬子江药业分别居第2和第3位。
“从入围企业来看,上榜企业中多数企业发展已进入良性轨道。”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统计工作委员会主任周斌分析说。数据显示,2010年进入医药工业百强的企业中有83家继续出现在了2011年的百强榜中,排除兼并重组、合并报表范围变化等因素导致的变化后,2011年有14家新入榜企业,也就是说实际换榜率为14%;不仅如此,从规模上看,2011年医药工业百强的总体规模继续向上突破:医药工业百强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达4648亿元,同比增长15.35%。数量仅占全国1%的百强医药企业为医药工业总产值做了近1/4的贡献——我国医药工业已经诞生出了一批在国内外有显著影响力、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随着新医改的继续推进,医药市场将继续扩容。不难预测,在2012年百强榜单中,排名首位的制药企业销售收入必将超过300亿元。这表明我国医药工业集约化程度越来越高,我们离医药工业‘十二五’规划的目标越来越近。”于明德表示。
今年年初公布的《医药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销售收入超过500亿元的企业达到5个以上,前100位企业的销售收入占全行业的50%以上。
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正如太阳也有黑子一样,与其他行业相比,光鲜亮丽的医药工业数据在与自身比较的时候也难免暴露出一些问题:医药销售虽然保持增长,但增速持续回落;工业利润总额增幅和销售利润率低位盘整;医药出口增速继续下降。
相关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医药工业销售收入增幅为28.84%,利润增幅为38.99%,出口交货值增幅达到20.57%;2011年这三个数据依次为28.75%、23.24%、16.97%,今年上半年,我国医药工业销售收入增幅和利润增幅分别降至19.1%、17.7%,而出口交货值增幅如同高台跳水一般,直降至5.1%。不仅如此,在七大子行业中,化学原料药的主营收入同比增长仅为12.7%,利润总额出现下降,同比增长值为-2.7%。
整体增速回落显然跟国内宏观经济放缓、药品招标采购政策等直接相关,但是出口增幅大幅下降以及化学原料药领域的恶性竞争就很值得关注。
于明德认为,化学原料药表现乏力的主要原因有:一是环保成本增加。环保部门提高了原料药的环保标准,几个环保重点治理流域要求化学原料药厂搬离,在污染总量排放超标的地区,化学原料药企业也被要求不扩建、不新建;二是国际市场需求减少。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料药生产国和出口国,原料药出口量占据世界的70%,由于全球经济的低迷,国际市场对原料药需求明显减少等。
于明德认为,医药工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与会的另一位专家则直言,通过内销量与外销量、与国内其他行业比较、可持续发展能力等多个维度比较,我国医药工业尚未实现转型升级。在他看来,医药工业转型升级的根本动力是整体创新,在产品选择上要表现出对原料药依赖的减少,转而大力发展生物制药。
2012年上半年的行业数据显示,生物生化子行业以销售利润率12.7%,领跑七大子行业。《“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指出,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8%左右。
事实上,生物制药已经得到业界的普遍关注。在此次信息年会上,有专家指出,2011年全球生物药销售1482亿美元,其中抗体药销售640亿美元,年增长率超过30%。由于生物制药巨大的市场潜力,全球传统医药企业纷纷收购生物制药技术公司,如罗氏并购基因泰克、辉瑞并购惠氏和法玛西亚;与此同时,一些非制药巨头也争先恐后进入生物制药产业,如韩国三星、LG、现代;美国GE和中国联想等。
“中国生物药只占整个药品销售的1.8%(国际上这个比率是19.8%),出口机会为零。因此,中国生物制药产业发展有挑战,但更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机遇。”信达生物制药(苏州)有限公司总经理俞德超表示。
创新力量不断崛起
此次信息年会还公布了2012年中国医药研发产品线最佳工业企业以及2012中国医药工业最具投资价值企业(非上市),各计10家。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主任郭文表示,这两项评选旨在以客观公正的角度挖掘企业发展潜力,揭示企业创新战略,倡导理性投资、科学投资、价值投资。
“根据国内创新药申报临床统计(2006~2011年),制药企业已经成为创新的主体。我们现在更多考虑的是如何更有效地实现药物创新。”先声药业高级副总裁殷晓进说。
先声药业、恒瑞医药此次均荣获“2012年中国医药研发产品线最佳工业企业”称号。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连山表示,未来十年,恒瑞医药以仿制药为基础,以创新和国际化为驱动力,逐步成长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制药企业。
“恒瑞医药未来研究计划中的20%将从事首创药物的开发,其中包括到国外找合作伙伴,共同开发首创药物(保留中国市场权利,出售欧美市场权利)、创新风险与外国公司平摊,用出售所得来养研发等。”张连山说。
殷晓进此次则提出了“创新药物创业百家汇”的概念,即由先声药业集团依托自身条件,主导投资建设最适合海外生物医药领域专家学者(华裔为主)回国创业的、独立性、开放性的科技创新创业综合体。
“我们将着力构建完整的创新药物研发共性技术平台及服务体系;建立足以支持创业团队尽快开展项目研究的、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设施条件和技术平台,提供全方位的公共支持服务能力,避免创业团队消耗大量的创业资金和精力去重复建立各自的技术平台。”殷晓进指出,很多跨国公司早已尝试新的模式进行产品研发的合作。如辉瑞建立全球治疗创新中心,与领先的学术医疗中心发展长期合作关系;强生的RedScript Ventures为小型生物技术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GSK的孵化器实验室Catalyst提供场地和设施,与新创生物技术公司合作。
礼来制药全球对外合作研发亚太区副总裁张彦涛也指出,随着下降的投入产出比以及多家跨国药企竞争重磅炸弹的重复失败,尤其是各国政府、保险公司以及公众对于药品价格施加的压力,“全球范围内创新性联盟合作以避免平行式的重复和研发资源的浪费”已经成为新的研发模式。
以礼来为例,公司先后于2009年和2011年启动了表征药物筛选项目和靶点药物计划,利用礼来现有筛选设施和流程,为全球新颖化合物拥有者提供解读其生物活性的机会(主要针对院校和小型生物技术公司),化合物拥有者得到数据后再决定是否合作。
“我们主要是为了实现研发资源的充分利用。”张彦涛坦言,在这种开放安全的研究模式之下,目前礼来药物研发中有40%是license-in(被授权开发型),60%是自主研发。但“今后的目标是一半对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