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健康家园  >> 婴儿长尾巴是返祖现象吗
婴儿长尾巴是返祖现象吗
作者: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12-12-03     点击数:0

 4个多月的小乐,看上去跟别的孩子没什么区别,只是从出生时屁股上就长有一条粉色的小尾巴。前不久,小乐接受了骶椎裂合并脊髓拴系手术。

 

  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南院的儿科病房,看到小乐时,她正窝在奶奶怀里睡得香甜。除了屁股上长有一条五六厘米长的粉色小尾巴外,她长得和其他小孩并无两样。小尾巴就像老鼠尾巴一样,柔软、没有骨头,但根部有些白斑。

  先天“隐裂”很常见  长尾巴的极少见

  小乐是今年6月份出生的,父母双方都很健康,家族中也没有畸形的先例。由于情况罕见,在小乐出生第二天,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科专家便紧急会诊,小儿外科邓小耿主任为小乐做了脊柱磁共振(MRI)检查。结果发现,小乐有隐性脊柱裂合并脊髓拴系。由于当时“隐裂”的症状不是很明显,专家建议先观察,等婴儿大一点再手术。 

  据邓小耿主任介绍,在正常人中,“隐裂”高达10%。小乐的情况其实是先天性脊柱发育不良——脊柱裂的一个外在表现,但表现为长尾巴的情况较少见。脊柱裂主要是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椎管闭合不全造成的,大部分病人没有症状,常在体检或因其他疾患拍脊柱X线片时才发现,属于隐性脊柱裂。

  小乐因长了尾巴,所以早期便发现了“隐裂”。邓小耿主任表示,其实,“隐裂”还是有蛛丝马迹可寻的,如在婴儿刚刚出生时注意观察,隐性脊柱裂在背部虽没有包块突出,但病区皮肤上常有片状多毛区、色素沉着,甚至腰骶部特别凹陷等,应该早作检查。目前隐性脊柱裂最主要的检测手段为MRI。 

  有症状的“隐裂” 早手术是治愈关键

  邓小耿主任说,大部分“隐裂”患者由于无脊髓或神经根受累,可能长期无症状,一般不需要治疗,少部分合并有脊髓拴系或者有症状的患者则需要手术,小乐就属于这种情况。但若“隐裂”合并脊髓拴系,无论有无症状都要尽早手术治疗。

  正常脊髓末端约在第1、第2腰椎处,但MRI检查发现,小乐的脊髓末端却粘连在近骶1、骶2的椎体水平,相差了近5节椎骨的高度,而且脊柱裂口处堆积了很多脂肪瘤,情况比较严重,需要尽早手术。如不及时手术,虽然在小儿时一般没有症状,但是随着身体的发育,拴系的脊髓受到牵拉,慢慢会有神经异常表现,出现各种肌体障碍,如大小便失禁、下肢功能感觉异常、性功能障碍等。而且随着年龄增长,病情会越发严重。 

  邓小耿主任说,早发现、早治疗是治愈脊柱裂的关键。有症状的隐性脊柱裂者,症状多于10~15岁出现;症状程度则据脊髓和神经根发育异常和受压迫、受牵扯的程度而定。病人常感觉下肢无力,行走困难,出现足变形,膀胱、肛门括约肌功能障碍,反复发生泌尿系感染等。 

  目前,小乐已成功完成手术,并切除了尾巴,术后一切正常。

  “隐裂”女性较多  婴幼儿期手术最佳

  隐性脊柱裂临床上未发现有长尾巴的表现,合并脊膜膨出的包块不能说成是尾巴,而长尾巴是人类返祖的表现。遗传学家认为,这些现象大多是由基因变异引起的,一般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因此大多数具有返祖现象的人都生出了正常的后代,不过也有个别例外。小乐并没有合并神经脊膜膨出,而是表皮长出长长的尾巴。

  先天性“隐裂”的发生率约为千分之十,其中一部分可合并脊髓拴系。“隐裂”以女性居多,各国学者公认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环境因素包括妊娠早期遭受如放射线、毒物、激素类药物、体内维生素缺乏、缺氧、酸中毒等不良刺激。因其症状轻微和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易被忽略,导致长期误诊,部分病人在骶尾部伴有皮下脂肪垫、色素沉着斑、异常毛发、皮毛窦、皮凹等,少数病人可在儿童时期出现足畸形。

  隐性脊柱裂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三种,轻症表现为下肢力弱,轻度肌萎缩、麻木、遗尿,有时表现为腰痛或腿瘫;中症表现为上述运动与感觉障碍比较明显,常见马蹄内翻足畸形,有时出现尿失禁;重症为下肢明显肌力减退甚至瘫痪,感觉明显减退或消失,常并发神经营养性改变,下肢远端发凉、发绀,营养性溃疡,骶尾部也常出现营养性溃疡,久之下肢废用、发生挛缩,完全截瘫、尿失禁,有时大小便失禁。

  邓小耿主任说,这类疾患可以分成多种类型,治疗效果差别较大。脊柱裂引起脊髓栓系综合征者,均适于手术,而且主张尽早治疗,以婴幼儿期为最佳时期,才有治愈、好转的希望。否则,病程愈长,神经损伤愈严重,治愈的希望愈小。


热点新闻
©  北京雷诺康医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宋家庄扑满山大厦2座1501室
联系电话:400-800-2314 传真:010-87337363-802 leinuokang@aliy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