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短程航班上,乘客黄先生吃完了乘务员发放的一包椰味饼干后,无意中翻看包装袋,发现营养成分表中标注每100克饼干中钠含量是3298毫克,对应的“NRV(%)”是165%。
黄先生了解一些营养标签的知识,他知道这个165%意味着100克饼干中钠的含量是成人一天所需量的1.65倍,而日常饮食中,食盐是钠的主要来源。他赶紧翻看这袋饼干的标示重量,65克,也就是说这袋饼干下肚,今天就别吃盐了。
令黄先生不解的是,这袋标明是椰子味、吃起来味道香甜的饼干,为何加了这么多盐,吃起来却没觉得咸?为什么大家都知道盐吃多了对健康没好处,企业还要往食品里加明显“超标”的盐,而航空公司还愿意采购?当然,他也反省,人家都在包装袋上标注了“165%”,也算告知了,怎么吃之前就没想到先看看呢?
“这种现象非常普遍。很多人在厨房里认真使用控盐勺,不吃太咸的菜,但是吃零食等包装食品时,却被口味欺骗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副研究员张倩说,购买饮料、饼干等预包装食品,一定要学会先看营养标签。
自今年1月1日起,国家强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开始实施,要求相关产品必须标注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钠4种核心营养元素的含量,以及其对应的按百分比标注的营养素参考值——“NRV(%)”,即每100克或每份该食品含有某营养素的量占成人每日推荐摄入量的比例。这被认为是指导公众科学选择膳食、防控慢性病的重要措施。
仔细看营养标签,确实能发现一些食品的不少问题。以钠(食盐)为例,记者在超市的食品货架上翻看营养标签,发现一盒100克的黄油味千层酥、一袋320克的西梅、一罐340克的午餐肉、一包方便面等,只要吃下任意一样,一天所需的盐几乎就够了,甚至还会超标。
为什么企业要往甜味的饼干、糕点中加很多盐?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营养评价室主任杨月欣解释说,这主要是调出美味和生产工艺的需要。很甜的食品并不好吃,糖和盐调和在一起,会产生特别的味道,吃的时候主要感觉香甜而不觉得咸。中国人口味一般比较重,食品企业也会迎合大众口味。而且,在饼干、面包等加工过程中,加入一定比例的盐可以促进发酵,产生更好的口感。近10年的对比调查发现,饼干、面包、麦片、方便面、薯片、干果等钠含量明显上升。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先仔细看了营养标签之后,你可能就不会买或者吃那么多了。”张倩说,NRV只是按成人计算,而儿童更爱吃这些口味诱人的零食,对他们来说很容易“严重超标”,危害更大。
卫生部门在解释《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时指出,标准实施的重要原则之一是推动食品生产企业逐步减少盐、脂肪、糖等的用量。那么,能否强制要求企业限制食盐的使用呢?比如根据某类食品的一般食用量和盐的推荐摄入量测算,规定其钠的“NRV(%)”不能超过多少。
对此,专家认为,这种限制在法理上依据还不充分,世界上还没有这样的强制标准,只有对高盐食物的界定和建议。比如,英国食物标准局建议,每100克食物若含多于1.5克的盐(约600毫克钠),即表示该食物的钠(食盐)含量偏高,少吃为佳。
“但是,对企业进行一定的限制并非没有办法。”杨月欣介绍,有的国家在要求预包装食品必须标注营养标签的同时,还对低盐、低脂等食品加贴笑脸、绿灯等标识,有些国家对被认定为高脂、高盐的不健康食品增加消费税。但她表示,这些措施需要国家法律、政策等方面的配套,短期内在我国难以实现。
“当前最迫切的还是通过宣传普及食品营养知识,指导公众科学选择膳食,改变饮食习惯,运用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倒逼企业逐步减少盐、脂肪等的用量,生产出更健康的食品。”杨月欣说,希望更多的人能像前边提到的黄先生那样,“吃一堑长一智”,别让口味蒙蔽了舌尖,更多地关注营养和营养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