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前,他曾以原北京医学院口腔医学系“优秀毕业生”身份留校工作。为了学习国际顶尖的口腔医学,他自费留学美国。其间,他先后获得美国波士顿大学口腔生物学博士和牙医学博士学位,持有美国30余州牙科行医执照,曾任世界知名口腔保健品公司全球技术中心临床科学总监。
他叫徐韬,4年前,他由北京大学医学部引进,担任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院长,入选国家第六批“千人计划”特聘专家。
4年来,他带领全体北大口腔人齐心协力,各项工作均取得跨越式发展。正如北大口腔的一位同志评价:“徐韬在中国培养了25年,在美国待了25年,美国把一个更成熟、更有经验的徐韬给了我们,我们赚了。”
“医疗质量是医院的生命线”
2012年接诊人次超过117万,比2008年增长44%
作为一家三级甲等口腔专科医院,徐韬始终坚持“医疗质量是医院的生命线”这一宗旨,持续加强医疗质量和安全,加强医疗风险防范,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口腔诊疗需求。
4年来,在医疗规模没有实质性改变,物价政策没有变化的前提下,医院实现就诊人次和收入连年增长。2012年接诊人次超过117万,比2008年增长44%﹔医院收入超过7亿元,同2008年相比翻了一番。医院的社会效益和品牌影响力显著增强。
公立医院理应强化公益性和社会服务,在徐韬的带领下,北大口腔上下一盘棋,开展各种形式的公益活动。
积极响应国家支持西部发展的号召,每年抽调骨干专家到西部地区授课﹔接收西部地区医生免费进修学习﹔向青海等西部地区捐赠牙科设备。赴基层单位开展义诊咨询宣教等活动,4年来累计开展活动百余场,参加医生近500人次,惠及上万人民群众。广泛利用电视和网络等媒体开展口腔知识科普宣传。
2010年,北大口腔医院联合多家口腔专业单位共同申请的科研专项——“城乡居民牙病综合防治模式推广应用研究”项目获批,批复经费2375万元。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在口腔医学研究领域单次投入经费最高的公益性科研项目,该项目参加单位之多、资助经费之高,均创我国口腔卫生行业纪录。
此外,徐韬努力探索承担社会责任的新形式,提出建立“学科发展联合体”的概念,与基层医院在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人才培养、管理等多领域进行全方位合作,帮助其提高整体水平。2011年成立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密云会诊中心,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黑龙江省牙周病诊疗合作基地,形成由点到面分层诊治的体系,满足地方居民群众的医疗需求。
“人才培养应该是现在进行时”
多个重要岗位负责人由劳务派遣员工担任
上任伊始,徐韬提出,“人才培养应该是现在进行时,不是过去完成时”,将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作为工作重点。
4年来,北大口腔医院共出台20余项政策制度,明确建立多层次人才培养计划,分院科两级推进此项工作。设立院级人才发展基金,每年专项拨款100余万元人民币,资助对象涵盖医疗、护理、教学、科研、管理和后勤服务等各岗位职工,尤其针对口腔专业“大门诊小病房”的特点,加大对护理队伍的培养。
2012年底,全院共建立科研人才梯队3批次50人,院内博士后培养74人。通过人才发展基金资助119人出国(出境)研修学习,包括医教研系列76人,护理系列43人。
科研实力决定了一所医学院校的整体水平,徐韬把“注重科研攻关,提升医院软实力”上升到战略高度,建立科研管理的良性机制。
出台优先发展科研工作制度政策十余项,包括吸引优秀青年医师加入科研人才梯队,将毕业后博士统一纳入博士后管理,增加院青年人才基金项目数量,设立科研工作奖励管理办法等,在全院范围内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聘请知名海外校友担任中心实验室平台首席科学家,培养青年人才,提高科研产出。
四年来医院科研产出稳步增长,尤其2012年科研工作取得丰硕成果: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数量从2008年的21项增加到67项,获得科研经费从2008年的840万元增长到2012年的4477万元,年均增速超过50%,SCI科研论文发表数量82篇,较2008年翻了一番。
目前,医院与包括日本东京齿科大学、英国伦敦国王学院牙科研究所在内的百余所机构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多次举办大型国际学术会议,邀请国际知名专家传授口腔医学新理念、新技术,每年邀请外国专家讲学近百次。
徐韬关心着每一位职工的成长。针对多年来劳务派遣制员工与代理制员工同工不同酬的现象,2010年,北大口腔出台了劳务派遣员工转编内代理制规定,明确表现优秀的派遣员工,将根据不同情况转为代理制职工或保留原身份享受与代理制职工同等工资、福利待遇。如今,已有多个临床医技、护理及管理服务岗位负责人由劳务派遣员工担任。
2012年,北大口腔医院总收入、总资产、发表SCI科研论文数量、短期出国交流人员数量,同2008年相比均翻了一番﹔承担的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数量、科研经费总额、中长期出国(出境)学习人员数量均增长数倍。自2009年起,连续三年获得“中国最佳医院及最佳专科排行榜”口腔专科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