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综合咨讯  >> 专家称塑料桶装食用油或为塑化剂最大摄入源
专家称塑料桶装食用油或为塑化剂最大摄入源
作者: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13-03-15     点击数:0

:“我认为,在国内,人体摄入塑化剂的最大来源是食用油。”中国增塑剂行业协会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表示。

  “塑化剂”进入公众视野,始自2011年在台湾地区发生的向食品中违法添加DEHP事件。这场“塑化剂风波”曾席卷两岸四地,并陆续蔓延至美国、加拿大、新加坡、马来西亚、英国等国家,在短短数日内就迅速升级为国际食品安全事件。

  时至今日,“塑化剂”已经成为公众瞩目的焦点词汇,特别是在与食品安全相关的领域。过去的几个月,就先后发生过引起广泛关注的“白酒业塑化剂门”和“洋酒涉塑事件”。然而,公众谈“塑”色变,却始终对塑化剂没有一个相对完整和清晰的认识。同时,人们对食品领域“人体可能摄入塑化剂的最大来源”,几乎毫所知。

  “我认为,在国内,人体摄入塑化剂的最大来源是食用。”中国增塑剂行业协会(注:中国大陆地区称为“增塑剂”,台湾地区称为“塑化剂”,二者所指相同)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向人民网财经记者表示,“这种事,首先要分成两种情况。一个是生产方为了达到某种产品特性的‘主动添加’行为,比如台湾的塑化剂事件;另一种是生产方并非故意添加,但其产品本身的特性比较容易导致这种结果(人体摄入塑化剂)。我说的‘桶装食用油是最大摄入来源’,指的就是这第二种情况。”

  人民网财经记者就此观点采访了知名食用油品牌金龙鱼,金龙鱼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市场上多数产品都是用塑料桶包装的”,对其可能存在的危害“不清楚”、“没听过”。

  该不该用塑料桶装食用油?

  为何“食用油才是人体摄入塑化剂的最大可能来源”?这一观点是否正确?人民网财经记者就此进行了相关调查。

  走进超市,不难发现:进口食用油产品均采用玻璃或金属包装,而包括金龙鱼、福临门等知名品牌在内的国产食用油,除了少数礼品装之外,绝大部分使用塑料容器。

  全国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工具市场准入专业委员会的资料显示:塑料总产量的1/4,被用于食品包装。

  同济大学基础医学院的厉曙光教授,曾经带领科研小组分别采集了市场上不同品牌和不同出厂日期的塑料桶装大豆色拉油、调和油、花生油,以及市场上销售的散装豆油、某快餐店煎炸食物的固体起酥油、居民厨房抽油烟机收集的冷凝油等检测样品。科研小组对这些样品进行测定后发现, 几乎所有品牌的塑料桶装食用油中,都含有“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未使用塑料容器盛装的散装豆油和固体起酥油中,几乎不含塑化剂。小组由此推定,食用油中检出的塑化剂,主要来源于其塑料容器。

  香港浸会大学生物系也曾对200名香港市民进行过血液样本化验。采样范围虽小,结果却令人吃惊——99%的血液样本中验出含有“塑化剂”。

  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这类化学物质可能一直存在于食物中,人们进食不少,却完全不自知。

  公众也许并未意识到:自己生活在一个“塑料的世界”。相比非法添加到食物中的塑化剂,与食物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中所含的塑化剂,其危害或许更加长久也更加隐蔽。

  “严格来讲,DOP含有正辛酯和异辛酯。DEHP是异辛酯。为了简便,DEHP一般俗称DOP。”中国增塑剂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石万聪介绍说,“DEHP容易雾化,在塑料中并非采用牢固的共价结合,比较容易从塑料中脱离,进入环境或人体中。”

  “这主要是因为有一个‘迁移’现象。”前述中国增塑剂行业协会专家介绍说,“塑料包装在食品包装中占很大比例,从各种方面来说,这都是必要的、不可替代的。现在实际存在的问题是,比如水果蔬菜、瓜子花生之类,采用塑料包装,几乎不用考虑塑化剂问题,但油和塑料之间是最容易发生‘迁移’的,特别是在受热、光照等环境因素变化的情况下。所以,其实根本就不应该用塑料桶来装食用油。”

  从2009年6月1日起实施的《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9685-2008)中,第一次在国家标准的平台上采用了“特定迁移量(SML)”的概念。SML表示包装材料中的添加剂迁移到接触包装材料的食品的最大限量,单位为mg/kg。这是一个国际通用的概念,欧美的标准对限定物质都采用迁移量的测试。

  现实的困境

  “塑料包装,按国家标准来说是合格的。”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金狮说,“塑料便于运输,玻璃易碎且不节能,金属也是,而且二者的成本要比塑料高出一倍,国内消费者是价格敏感型,从经济因素上看,塑料包装要被替代,基本是无法实现的。”

  “塑化剂,国外都用环氧大豆油、柠檬酸酯等替代产品,但是成本比较贵。”石万聪说,“现在我们面临企业的生存问题,国内生产邻苯二甲酸酯类产品的企业都要靠这些产品来维持生存。”

  对于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各国的态度和标准皆不相同。如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65法案,其规定严格到“在与人体直接接触的手包、首饰等时尚配件中,也不得含有DEHP”;在我国的国家标准《食品容器、包转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9685-2008)中,DBP和DEHP则被允许使用。

  预防塑化剂威胁健康的“防守之网”,似乎织得并不严密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if (!window.jQuery) document.write("<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src='http://image.39.net/hits/jquery-1.4.2.min.js'><\/script>"); </script>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src="http://image.39.net/js/linkTip.js" type="text/javascript"></script>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jQuery('a[keycmd]').art_ContentEvent({keycmd:'keycmd'}); </script>

热点新闻
©  北京雷诺康医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宋家庄扑满山大厦2座1501室
联系电话:400-800-2314 传真:010-87337363-802 leinuokang@aliy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