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日是数九寒天的第一天,也就是说,从冬至日开始,将进入“数九天”,天气慢慢进入一年之中最寒冷的时候,此时养生宜注重驱寒保暖,饮食上应多吃一些温性食物,少食螃蟹等寒凉之物。专家提醒,冬至养生,从身到心,都应注意“藏养”。
三九饮食选温性食物和坚果
冬至日是一年之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这个时节,也是最易吸收外来营养、发挥滋补功效的节令。俗话说: “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今年冬令补,明年可打虎”,意思就是,从冬至后的“一九”到 “三九”期间,正是进补的最佳时候。
市中医医院药膳专家沈丕安教授指出,冬至饮食,应多吃一些温性食物,少食寒凉之物。冬至养生建议可多吃点鸡肉、羊肉等温补食物,消除疲劳、抵御风寒、补虚强身。炒菜时可放点花椒、干姜、肉桂等香辛料。另外,海产品、菌类、韭菜、南瓜,水果如大枣、橘子、龙眼等都属于温性,但梨、橙子、螃蟹等食品则属寒性,冬季尽量少吃。还有些市民可能稍微多吃了点温补的食物,就容易上火,对此,专家提醒说,冬季饮食,在多吃温热食物之余,还应吃点偏凉的食材,比如:萝卜性凉,具有清热生津、开胃健脾的作用,就是很好的选择。
华东医院中医科主任潘永福主任医师建议,对于抵抗力差、体质虚弱的人来说,可以适当药补,像人参、阿胶等都是很好的冬补药材,人参补气,对气虚、体弱、四肢无力、过度疲劳的人最为合适。大多数人群不必特意大量进补,可多吃些平补类的食物,比如:莲子、芡实、赤豆、大枣、银耳等,这些食物既无偏寒、偏温的特性,又无滋腻妨胃的不足。
此外还有黑木耳、黑枣、芝麻、黑豆等,这些黑色食物也可以多吃一点。但专家提醒说,滋补食物切勿过量,避免伤及脾胃,反而效果不佳,有损健康。
另外,像核桃、栗子等一些坚果,含有大量的矿物质、纤维等营养,也是适合冬季食用的佳品。中医认为,坚果性味偏温热,在其他季节吃容易上火,冬天天气较冷,很多人吃后不存在这个问题。坚果大多还具有补肾健脑、强心健体的作用,所以,冬季进补多吃点坚果,很有好处。冬季吃坚果还有御寒作用,可增强体质,但吃坚果也要适量,且因人而异。
早睡晚起老年人外出戴上帽
俗语说: “数九寒天,冷在三九”。冬至过后 “一九”虽然还没有 “三九”寒冷,但已寒气逼人,尤其是老年人,冬至过后尤其要注意保暖,抵御寒气入侵。年老体弱者遇到寒气侵入,一些呼吸系统疾病以及心脑血管疾病都容易在此时发生,因此,天气寒冷时,外出时最好戴上暖帽、口罩、手套,避免寒气侵入。
但预防寒冷也并非穿得越多就越好。有的家长担心孩子受寒,给孩子穿上过多的衣服,儿童如果“捂”得过多,则易出现心烦、内热等,况且儿童身体新陈代谢速度高,体内热能传送很快,家长大可不必太过保暖,还是让孩子衣着轻便一点更好,有时候适应一定的冷空气刺激,对提高耐寒力、强身健体也有好处。
在起居上,应早睡晚起,等待阳光出现后再外出活动,避免不必要的户外活动。老年人不宜进行高强度的体育锻炼,可选择太极拳等动静结合的运动。年轻人要注意运动出汗后,及时更换衣服,避免着凉。
热水泡脚养身同时更要养心
对于冬季手脚冰凉、容易畏寒的女性来说,专家建议,可以多吃点羊肉、牛肉、大蒜、桂圆、栗子等温热食物,以及枸杞、红枣等补血的食物。此外,每晚可用热水泡脚,多做运动,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自身“产热”功能。
时至年底,日益繁忙,“上班族”加班时间越来越长,饮食、作息很不规律。过度疲劳不仅对身体有害,人的精神和心理也可能容易受到影响,甚至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为此,冬至养生,不仅要养身,更要养心。压力大时,注意调节不良情绪,保持精神畅达乐观,同时避免长期超负荷运转,防止过度劳累。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和水果,有助于缓解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