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综合咨讯  >> 小康的憧憬
小康的憧憬
作者: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12-12-27     点击数:0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徐克——

  医患成为亲密“战友”

  在社会转型期,在我们国家的大健康体系还没有十分完善的今天,医院成为许多社会矛盾的集中爆发地。发生矛盾后,人们往往把板子打在医护人员身上,这对许多医务人员是不公平的。医患关系问题实际上是复杂的社会问题,解决起来需要多管齐下。

  到了2020年,我希望国家预防为主的卫生理念能够真正落到实处,慢病病人能在社区完成康复治疗,国家也构建起合理的三级医疗服务和转诊体系,病人能够根据需要到最适合的医院就诊,不用再彻夜排队挂号。大医院不再人满为患,医生能有更多的时间、以更健康的心态面对病人,研究病情,解决更多的疑难问题。

  到那时,医院的环境好了,服务好了,病人就医能够享受到最大的方便。建立一套科学的收入分配体系,医生能够凭劳动得到合理报酬,不再存在收红包、拿回扣等行为。病人对于医生提供的治疗方案不再有猜忌,并能理性看待治疗效果。到那时,医生选择治疗方案时,不用再因为害怕误解和纠纷而畏首畏尾。

  医生这个职业,应当是人们最为敬重的,也是人们能够放心托付生命的。希望到了小康社会,社会能够重拾对医生的关爱和尊重,医患关系能回归为天下最和谐的关系。

 

  河北省卫生厅卫生监督局局长杨永朝——

  人们吃得更放心

  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老百姓关注的问题。自从2008年6月奶粉“三聚氰胺”事件以后,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担忧一直挥之不去。

  近年来,国家明显加强了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和管理。最近,国务院出台了食品安全“十二五”规划和加强食品安全的决定,各省、市、县也纷纷成立综合协调机构,政府负总责的管理模式得到了加强和体现。经过大家的努力,从总体上看,中国的食品安全虽然问题仍然不少,但总体形势向好。尤其是食品生产企业对食品安全制度的知晓度、食品安全意识和自律、诚信度上都好了很多。

  我希望,8年之后,规范的食品安全法制与监管大环境基本形成,除了利润与成本要素外,大多数食品生产企业能够建立食品安全为第一风险的意识。随着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希望企业会愿意选择安全、绿色作为它们的首选定位。再经过几年的努力,老百姓应该能够吃得放心、喝得安心,食品安全恶性事件、食源性疾病、食物中毒等问题会越来越少。到那时,食品安全形势会改观。我对此充满信心。

 

  十八大代表、北京安定医院院长马辛——

  大众都有健康心态

  小康社会不仅用经济指标衡量,还要从社会层面营造积极向上的健康环境。要提高人们的幸福感,挖掘人的自身潜能,提升人的整个精神状态,我们的队伍就要进一步提高心理健康的服务能力。

  有数据统计显示,我国各类精神疾病患者在1亿人以上,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人数已超过1600万。在社会生活中,出于种种原因,有很多精神疾病患者根本不去就诊,比如抑郁症患者。我希望,到2020年建成小康社会的时候,公民情绪方面的问题能够不再突出;患者患病之后,不再因为担心家人和社会的歧视而不及时就诊。到那时,通过健康教育,老百姓能够掌握一套方法和指标,如实评价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对照正常的标准,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办。心理咨询服务从业人员在服务标准、技术规范等方面,都能实现规范化。

  由于历史原因,与医疗卫生领域其他专业相比,我国精神卫生专业发展存在较大差距。这几年,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我们追赶的步伐在不断加快。未来的精神卫生工作,需要国家更多的支持和投入,我们也将通过科技创新,掌握更多更好的精神疾病治疗方法和心理健康服务手段。希望通过我们和社会的共同努力,能够尽快实现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的目标。

  长春市卫生局局长齐国华——

  在幸福城市里安居乐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时,我们将会从“健康长春”步入“幸福长春”。我希望到那时,大家能过上“安居乐业、健康快乐”的生活。城市真正还绿于民、还湖于民,环境污染得到有效遏制,百姓享有健康绿色的生活环境,获得安全卫生的食品和生活饮用水。

  到那时,健康主题公园、健康教育馆配备齐全,大街上自行车道、步行道、汽车道分行,晚上,市民步行锻炼的小路上全都有地灯。老百姓能主动参与并坚持健康活动、主动获取健康知识、维护自身健康的意识不断增强。对于慢性疾病患者,政府能够提供免费健康指导,每一家养老机构都能够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市民居住在环境美好的小区,享有“每人一室”,工作场所健康、安全,人们能有稳定的收入,获得能够满足生活需要的报酬,工作成为一种乐趣,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每个人都能有乐观、积极、负责的良好心理状态。

 

  天津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院长刘晓程——

  医生真正“流动”起来

  2009年4月,医改方案出台,其中明确提出“鼓励地方探索注册医师多点执业的办法和形式”。今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指导意见》出台,这份文件明确指出要转换用人机制,搞活用人制度,健全聘用制度,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到2020年实现改革总体目标。这恰好和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表不谋而合。我们有理由期待,进入全面小康时代以后,卫生事业会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我们的医务人员也会流动起来,由原来的“单位人”转化成为独立的“社会人”,成为真正的自由执业者。

  未来的医院应该实行全员聘用制,注册医师多地点执业将被合法化。到那时,医院和医生只有契约关系,医院是固定的,医生是流动的,医生不再是医院的附属品。只要医院拥有良好的医疗环境和设备、优质的护理队伍,采用合理的诊疗流程,就可以吸引到好医生。

  当医生可以自由执业的时候,优质医疗资源畸形聚集的现象将被打破,患者不再需要大病小病都上“协和”,看病就医会更加便捷,成本也会大大降低。医生不仅可以用自己的技术为更多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也将彻底摒弃红包、回扣等灰色收入,凭借自己的诚实劳动获得合理合法的报酬,有尊严地活着。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副所长池慧——

  人人都是健康管理员

  管理健康,人人有责。在小康社会,在一个和谐发展的健康社会,每个人都应该具备基本的健康素养,拥有获取和理解健康信息,并运用这些信息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

  眼下我特别想强调的是少年儿童群体的健康管理。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营养过剩和体力活动减少的生活方式已较为普遍,不良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使成人慢性病的发病率持续上升,儿童也深受影响,并因此过早罹患成人慢性病或使患病危险增加。当前,我国慢病确诊患病人数已达2.6亿,近一半为18岁至59岁的劳动力人口,可以说成人慢性病发病正在呈快速低龄化趋势。由于儿童高血压、血脂紊乱、高血糖、动脉硬化等,对于成年后慢性病发病影响很大,被视为“成年慢性病的开始”。

  儿童时期是建立良好行为、固定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一旦不良行为习惯形成,到成年期再进行改变将非常困难。因此,家庭、老师、社会应更多地帮助少年儿童学会自我管理健康。如通过强化针对教师和家长的多方位健康知识教育与行为指导,在中小学教育中增设健康知识课程,以有更丰富、更吸引人的技术手段开展健康科普知识宣传等,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会管理自己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资深媒体人黄泽民——

  对老人更“友好”

  20多位老人排成两列长队,一个接着一个步履缓慢地走上公交车,这是我几天前在北京市公交车站看到的一幕。我们应该意识到,“银发浪潮”已经以超越想象的速度汹涌而来。根据联合国的预测,到2020年,我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将达到1.67亿人,大约占全世界老龄人口总数的24%,也就是说,到那时,全世界每4个老年人中,就有1个是中国老年人。

  “银发浪潮”给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压力。前一段时间我家老人生病住院,4个子女和他们的爱人加上孙辈排班轮流照顾,几个月下来大家都感到疲惫不堪,有的还影响了工作。找护工照顾,怕护工不专业、对老人不体贴;想把老人接回家继续养病,家里又没有必要的医疗条件;有心送老人去养老院,养老院又不接收没有完全丧失自理能力的老人。未来,“421家庭”背负住房、教育、医疗等重担,2个子女照顾4位老人,会更加力不从心。此外,老人长期在医院“压床”,使床位难以周转,更多病人住不进去,也限制了医院的服务能力。

  2020年的小康社会将是一个幸福的社会、健康的社会,更应当是一个老年友好型社会。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要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必须早作打算。要健全养老保险体系,让基本养老保障实现城乡全覆盖;在医疗资源的规划上,要加强老年护理院和康复医疗机构建设,鼓励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养老服务机构;更要大力发展社区养老服务,把托老所、老年之家等纳入社区配套建设规划,让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远离孤独,更多地感受家庭温暖。

  解决好民生问题,实现改革发展成果全民共享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今天的老年人正是在昨天为改革和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人,国家应该从情感上、政策上更多地关爱他们,让步入小康的中国成为温暖中国、和谐中国、幸福中国。


热点新闻
©  北京雷诺康医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宋家庄扑满山大厦2座1501室
联系电话:400-800-2314 传真:010-87337363-802 leinuokang@aliy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