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3年,我国医改的重点有3项主要任务:第一,健全医保制度;第二,巩固完善医疗机构运行新机制;第三,继续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日前在厦门召开的第六届中国医院院长年会上,卫生应急办公室主任、卫生部医改办常务副主任梁万年对“十二五”新医改趋势作出归纳。
随着十八大胜利闭幕,此后如何在新形势的发展变化中做好战略调整,实现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成为院长们共同关心的话题。本届年会以“新契机,新思维,新路径”为主题,两千余医院院长一同探讨了新医改动向和医院管理经验。
本届年会上还揭晓了最具领导力中国医院院长、中国最具惠民精神基层医院院长等奖项和2012年十大医院新闻。
发展需新思维
新医改带来了具有根本性、变革式的机遇与挑战。虽然3年医改试点已经结束,但是其带给全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影响仍将持续扩散,特别是对其未来走势的影响更为深远。
中国医学科学院
肿瘤医院原院长赵平教授在会上作的主题报告——《公立医院改革三年试点报告》中指出,中国医改成绩喜人,主要表现为:中国医疗卫生事业高速度发展、病人诊治数量与质量明显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率不断提高。但问题也比较突出,如医院发展需要靠自筹资金、医疗费用上涨引发社会不满、医疗市场化的负面影响。
作为新医改的重中之重,公立医院改革如何破题备受关注。“‘四个分开’中应把政事分开排在第一位。党的十八大以后,特别强调该政府做的由政府做,该市场做的由市场做,该第三方做的由第三方做。”上海医院综合评价(评审)中心主任何梦乔表示,“我感觉,下一届政府在政事分开的问题上一定会有所突破。”
公立医院的院长们最为关心的是,破除“以药补医”后补偿机制如何对接。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副主任高解春指出,当前财政投入不足,服务收费仍为主要补偿渠道,但是医疗服务价格不合理,劳务价格明显低于成本,医院面临的基建和设备自筹压力巨大,医院运行成本也在不断攀升,这些都是当前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需要增加政府财政投入,同时要适当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方式。”
此外,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意见》提出,力争在三至五年内,使县域内的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这个指标定得相当高。”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院长刘庭芳教授指出。“中国大城市的三甲医院对县级医院的支援、帮扶要形成一种机制,帮助县级医院提升服务能力。基层的医疗服务体系强壮起来后,可以缓解三甲医院的医疗压力,30万以上人口的县都应该有一所二级甲等医院,全盘调整要达到优化程度。”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保障、福利等制度的松动和完善,以及医保统筹、医疗协同等制度的落地,众多医疗机构在地域、学科等优势方面将不再具有垄断性,新问题、新矛盾必然会接踵而至。在变革与转型的时期,医院的发展需要新的思维。
此外,本届年会首次设立康复医学发展论坛,对康复医学发展思路、康复医院建设等业界重点关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而有益的探讨。
卫生部医政司综合处处长樊静在致辞中提到,这些年,康复医学存在巨大的需求,并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卫生部密集出台政策,紧紧围绕机构的建设、人的管理、康复医疗技术这三个领域,核心目的就是为了康复医疗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深化两岸医疗合作
本届年会选址海峡两岸交流的前沿窗口——厦门,成全了会议的一大亮点:众多台湾地区知名卫生管理者和医院院长参会,与大陆同行分享台湾医疗体制构建历程和医院管理“秘笈”,并进一步探索建立海峡两岸医疗合作平台。海峡两岸2010年底签署的《海峡两岸
医药卫生合作协议》,也为两岸医疗卫生合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海峡两岸地缘相近、文化相似,在医疗卫生发展方面具有共性。近年来,两岸医疗业界交流虽日益频繁,但多由民间自发,尚未出现统一的交流平台。为了实现两岸医界合作的规模化、体系化,海峡两岸医疗产业合作基地项目应运而生。
在本届年会闭幕式上,《中国
医院院长》杂志社、厦门市医学会及台湾财团法人厚生基金会签署合作备忘录,汇集三方资源建立海峡两岸医疗产业合作基地,共同推动两岸医疗事业发展。
合作内容包括建立医管信息化创新平台、两岸旅游医疗照护平台、跨海峡紧急医疗合作机制、医疗项目投融资平台、举办医院管理培训、开展医院管理咨询与合作以及组织医院考察交流等等。
今年12月,合作方将根据合作备忘录内容,建立相应组织机构,落实合作内容。2013年起,执行机构将根据协议内容展开具体合作事宜。(作者: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