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综合咨讯  >> 从“伤不起”到“不再伤”
从“伤不起”到“不再伤”
作者: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12-08-21     点击数:2

 

  伦敦奥运会上,飞人刘翔刚刚起跑,就重重摔倒在第一个栏架下,随后被诊断为跟腱断裂,让人们感受到了竞技体育残酷的一面。盘点历届奥运会中因伤退赛的运动员,可以列出长长的一串名单,其中不乏顶级运动员和金牌有力竞争者。如何减少和预防运动损伤,一直是体育界和医学界共同研究的课题。与“伤”作斗争,是每一届奥运会不变的主题。

 

  “伤”困伦敦赛场

  8月2日,伦敦奥运会男子举重77公斤级比赛现场,我国运动员陆浩杰参加比赛。在抓举第二举试举175公斤时,杠铃后掉,陆浩杰试图稳住,结果造成左肘拉伤。

  在今年4月的伦敦奥运选拔赛中,陆浩杰曾以总成绩375公斤夺冠,175公斤抓举成绩打破了世界纪录。在这次伦敦奥运赛场上,肘部拉伤后的陆浩杰,并没有放弃后面的挺举比赛。虽然他艰难地举起了190公斤杠铃,但面部扭曲,看出他是拼出了全身的力量。

  激烈的竞技体育赛场,各种突发性急性损伤事件频繁发生。与陆浩杰不同,有些损伤看起来属于“人祸”。8月4日,在羽毛球女单铜牌争夺战中,我国选手汪鑫数次向当值裁判示意,场地上有汗水,希望能擦一下地,但遭到裁判一再拒绝。结果汪鑫滑倒在地,造成左膝盖受伤,最终不得不终止比赛,将奖牌拱手相让。

  更为遗憾的,是不少运动员在拿到“入场券”后因伤饮恨退赛。比如前奥运会鞍马项目冠军滕海滨因左小臂肌肉撕裂,且伤势恶化,退出本届奥运会。7月29日,英国马拉松传奇老将拉德克里夫确认因脚伤从伦敦奥运会中退赛,失去了在祖国参加自己的第五次奥运会的机会,他说:“我最终无法参赛,这现实多么令人心碎。”

  运动损伤,总是如影随形地伴随着运动员的体育生涯。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闫辉副主任医师说,几乎没有一位运动员身上没有伤病,不少顶级运动员身上,更是新伤摞旧伤。这是因为竞技体育本身要求的平日训练运动量和赛场上竞争激烈程度,远超一般人的生理承受范围,损伤难以避免。

  相对赛场上的急性损伤,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科主任陈卓铭更关注隐形损伤。他向记者介绍,比如花样游泳项目需要运动员在水下“构图”,需要长时间的潜水和憋气,常年、长时间的缺氧训练,有可能对脑神经组织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在职业生涯结束后若干年,运动员可能会饱受后遗症困扰。

  运动损伤几乎无法避免

  河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人体运动科研所所长刘建国说,竞技体育项目中,不同运动项目可能造成不同的损伤结果,其运动风险也截然不同。

  为何有的部位容易受伤呢?闫辉指出,损伤的部位一般都有解剖上的弱点,比如打篮球容易伤膝盖,这是因为篮球运动过多要求半蹲位滑步等动作,使得膝盖弯曲30度,这一角度会使肌肉比较松弛,不能有效保护关节。

  陈卓铭指出,从损伤部位来看,腿部是几乎所有运动员最容易受伤的部位,在长跑、竞走、跳高、跳远等主要依靠下肢来完成的运动项目中,腿部损伤尤为常见。而有些竞技项目则依靠上肢,比如单双杠、羽毛球、网球、吊环等,这些项目中运动员的伤病也以手部和肩部居多。背部也是容易受伤的部位,美国著名游泳运动员菲尔普斯背部一直有伤,曾因伤退出过比赛。此外,在拳击、篮球、足球等对抗性强的项目中,许多运动员会因冲撞造成脸部受伤。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运动损伤是按运动项目来命名的,比如“举重者腰”,就是指由损伤引起的腰部肌腱和肌肉的痉挛和疼痛。专家指出,任何暴力均可造成腰部肌腱和肌肉的撕裂。常见的是需用力量来推或拉巨大阻力的运动,比如举重运动中从地面举起重物时突然扭转腰部的动作、篮球比赛中的转身投篮动作、棒球比赛中的挥棒动作和高尔夫球中的挥杆动作等。

  专家指出,对于专业运动员来说,一些运动损伤几乎无法避免,比如足球运动的慢性创伤公认的是“足球踝”(骨关节炎),其发生率在专业足球队员中约为90%。而标枪运动员的“投掷肘”(又称肘关节骨关节炎),其发生率近100%。

  减少损伤要及时

  “训练的强度不够,赛前的准备也不够,做出超出自身能力的动作时,就很容易发生损伤。”闫辉指出,错误的训练方法、解剖结构异常,会造成在机体某部位的应力大于另外部位,肌肉、肌腱和韧带的软弱也易引起运动损伤。这类损伤多由慢性劳损引起,而劳损又来自反复活动使易感组织损伤。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康复理疗科主任温优良说,运动损伤发生后必须立即治疗,措施一是冰敷降温,二是加压包扎。此外还包括休息和抬高患肢。损伤部位应立即得到休息,以减少出血和肿胀,并防止损伤加重。从医学角度看,发生急性损伤后还继续比赛不应提倡。

  专家指出,冰可通过多种机制减轻疼痛和肿胀。损伤部位肿胀是因为液体从血管渗出,冰能使血管收缩,从而减少液体的渗出量,减轻伤处的肿胀。伤处皮肤温度降低后可减轻疼痛和肌肉痉挛。而用弹力绷带或胶布包扎,抬高伤处到心脏平面以上等措施可减轻肿胀。

  为了预防损伤,在一些激烈的体育运动中,佩戴护具也很重要,比如给举重运动员带护腰带,可预防腰部损伤。但是,有的运动则没有防护绝招。比如跳水运动员最易发生眼底视网膜剥离和出血,重者影响视力,但却没有很好的预防方法。

  适当放弃并不违背奥运精神

  “运动医学的最终目标和最大理想,是让运动员在冲击奖牌、挑战人类极限的同时,不伤及身体。”闫辉说,“不再伤”是个很高的目标。

  事实上,通过电视转播的运动损伤画面,也引发人们重新审视竞技体育的意义和精神:在面临运动损伤及风险时,是避免损伤,还是甘冒损伤风险以取得好成绩?陆浩杰在肘部扭伤后,带伤坚持比赛,以及2008年刘翔因伤放弃比赛,都曾引起网络的热烈讨论。

  曾经的跳水运动员胡佳,因视网膜脱落的眼伤被迫离开10米跳台。在接受手术后,仍面临视网膜脱落的危险。胡佳说:“我曾经想象过各种困难,也想过自己怎么面对,但我从没有想过会是眼睛的问题。那时候,我第一次体会到无论自己怎么努力还是斗不过命运的无奈。”

  有专家指出,这些年来,“带伤参赛”、“全力拼搏”等被过度美化。从保护运动员的角度出发,适当放弃与“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并不违背。有医学专家指出,运动医学的责任不仅是对运动员的伤病进行治疗,更高层次是对伤病的预防。在明知道损伤风险会增大时,应该考虑是否值得去冒风险。

  温优良指出,肌肉拉伤1个月左右可以消除肿胀,骨折也能在3个月到6个月间恢复。但是有的损伤可能难以恢复,在这种情况下,需不需要挑战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专家指出,因伤病放弃比赛的运动员怀揣梦想,但却因伤病止步梦想,理应受到尊敬。

 

  链接

  常见与运动相关疾病

  ●足部疲劳性骨折

  是因慢性过度劳损而产生骨的微小裂缝。

  跑步者的跖骨最易发生疲劳骨折,尤其是中间3个趾的跖骨。造成疲劳骨折的因素包括高弓足、穿防震性能差的跑鞋以及锻炼强度和量突然加大等。首发症状通常是在长时间或高强度体育锻炼时发生足前部的疼痛。疼痛会在停止锻炼后短时间内消失。如果继续锻炼,疼痛会恢复到以前程度且在停止锻炼后持续更长时间。最终,严重的疼痛会使患者不能再跑步,疼痛在休息时也持续存在。骨折周围区域会发生肿胀。

  

  ●跟腱炎 

  是发生在跟腱的炎症。

  跟腱是从腓肠肌延伸到跟骨的坚韧带状组织。如果跑鞋后帮太软,会因后跟过度活动使跟腱劳损,增加损伤的可能性。另外,穿硬底鞋也会使足趾抬离地面时不能屈曲趾关节而在跟腱上产生更大的应力。多种生物机械因素可预示跟腱的损伤,包括足的过度内旋、着地点远离足跟的习惯(检查跑鞋底会发现足跟处磨损最厉害)等。

  疼痛是跟腱炎的主要症状。当跟腱损伤后,跟腱和腱鞘之间就会形成瘢痕,使跟腱每次活动时都会牵拉腱鞘,这就是运动引起跟腱处疼痛的原因。继续行走或跑步可以缓解疼痛是因为运动增加了腱鞘的温度,使其弹性更好,这样跟腱就可以更自由地活动。体检时会发现跟腱处有压痛。如果继续负痛跑步,坚硬的瘢痕组织就会取代有弹性的跟腱,在活动时肌腱就会永远产生疼痛,没有愈合的机会。

  

  ●反手网球肘(肱骨外上髁炎) 

  是因伸腕肌腱损伤而引起的前臂后外侧炎症。

  附着在肘关节外侧的前臂伸肌过度劳损,使附着点处出现疼痛。球拍击球的力量传送到肘的末端时可使该处肌腱损伤。造成反手网球肘的因素包括采取不正确的反向击球动作、肩和手腕的肌肉软弱无力、球拍的弦太紧或球拍柄太短、击球点远离球拍中心或经常击重球。

  首发症状是在反手击球或做其他类似动作时出现疼痛。疼痛沿着肘的外后方拇指侧(桡侧)向前臂放射。如果继续打网球会使疼痛范围从肘延伸至手腕,甚至在休息时也不消失。当将前臂和手的掌面放在桌上,并试图通过伸腕动作抬起手时,肘部会出现疼痛。

  

  ●踝扭伤

  是踝部韧带的损伤。

  韧带是连接骨与骨的坚韧的结缔组织,在踝部的任何韧带都可能受到损伤。当踝关节向外侧转动引起足底翻向另一只足的方向(内翻)时,就可造成扭伤。踝部韧带松弛、腿部肌肉无力或神经损伤引起腿肌麻痹、穿高跟鞋或引起足翻转的步态均会造成踝扭伤。

  踝扭伤的程度取决于韧带牵拉或撕裂的程度。轻度踝扭伤(1级),韧带受到牵拉但没有被撕裂,踝部通常不痛,肿胀也不明显。但轻度踝扭伤增加了反复扭伤的危险。中度踝扭伤(2级),韧带部分撕裂,踝部明显肿胀,有淤斑,行走困难并引起疼痛。重度踝扭伤(3级),韧带完全撕裂,踝部严重肿胀并伴皮下出血,造成踝关节不稳定,无法负重。(本报记者李天舒整理)


热点新闻
©  北京雷诺康医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宋家庄扑满山大厦2座1501室
联系电话:400-800-2314 传真:010-87337363-802 leinuokang@aliyun.com